黨建工會
經營業務>
人力資源服務>
黨建工會>
外事系統非公經濟黨建工作思考
非公經濟黨建工作是新時期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領域,由于經濟成分、管理模式、文化價值的差異,長期以來一直是黨建工作的薄弱環節,工作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新情況、新特點、新難題,面臨諸多的困難和挑戰,是改革開放新形勢下的全新課題。黨建工作也是一種生產力,非公經濟黨組織工作的作用之一,就是要有效促進企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廈門外服黨總支經過長期的實踐摸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探索出了一條非公黨建的新路子。
一、為外企黨員“尋”家 ,開創性地建立廈門外服外企黨組織。
26年前,伴隨著廈門經濟特區的步伐,廈門市對外服務中心(簡稱“廈門外服”)應運而生,受市外事辦的委托,從事外企常駐廈門代表機構中方員工的保障服務工作。初創階段,服務的代表處中方員工中,只有十幾名黨員,而且所有的黨員分散在不同的外國企業駐廈門代表機構中。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在非公經濟企業中開展黨建工作,成了新形勢下的一個新課題,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因為當時部分外企資方對黨組織有戒心,為防敏感,很多黨員甚至不敢公開自己的黨員身份,組織關系也不知道往那兒轉,成了潛伏在外企中的“地下黨”,有的要么把組織關系留在原單位或所讀學校里,要么干脆把組織關系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成了真正的“口袋”黨員。
這些在外國企業駐廈門代表機構中的黨員,學歷高,年紀輕,思想活躍。面對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如果沒有組織的關心和管理,很可能讓他們成為在特別環境中游離在組織外的不能發揮黨員作用的特殊黨員。黨培養了這些優秀的黨員,不能讓他們一進入外企就丟了組織,找不到“娘家”。1990年,在市直機關黨工委和市外辦黨組織的關心和支持下,開創性地成立了外企黨支部,這是廈門比較早成立的非公經濟黨組織。支部成立時,很多黨員激動地說“總算找到了組織,有了家的感覺”,有的感慨地表示,組織沒有忘了我們。
隨著廈門特區建設的蓬勃發展,廈門外服響應市政府的號召,放開經營,向市場要效益,服務范圍由過去的政策性保障,向市場競爭擴展,代理業務已經從當時的代表處中方員工保障服務,擴大到面向各類非公經濟企業、國有企業和個人的綜合代理服務。黨員人數也發展到了350多人,為此,廈門外服與時俱進,又在市直機關黨工委的關心和市外辦機關黨委的具體指導和組織下,成立了廈門外服黨總支,下設10個非公經濟黨支部。
二、非公經濟黨建工作面臨的主要難點和問題。
廈門外服黨總支下設的10個外企支部的350多名黨員分布在140多家各類非公經濟企業中,黨員分布在不同的企業甚至全國各地,黨員和黨務工作人員的流動性大,因此,研究非公經濟黨建的特點和困難所在,并抓好非公經濟中黨的組織建設,是廈門外服黨總支從成立初就一直非常重視的問題。
一是非公經濟黨組織,與企業行政沒有任何關系,基層黨組織領導在企業中得不到承認,沒有相應的地位,擔負黨務工作的都是熱心黨務的黨員,完全只能是放棄休息時間來做黨建工作;二是廈門外服下設支部屬于聯合型的組織,黨員分布廣泛,除分布在不同的非公經濟企業,部分黨員還分布在全國各地;三是非公經濟黨組織屬于七無:無經費、無待遇、無報酬、無編制、無場地、無行政支持、無專職干部;四是非公經濟黨員和黨務工作者的流動性大,工作和工作地的變動也會轉移組織關系,支部內黨員進出頻繁;這些都是非公經濟黨建中組織建設最大的難點。
非公經濟黨支部除了人員分散,而且都沒有專門的學習和活動場所,沒有集中統一的時間,平時忙于繁重的工作,黨員的學習教育和活動只能利用休息時間和節假日,尤其不能得到非公經濟企業的支持,很多非公經濟企業的管理層,尤其是外企管理層,對黨員學習活動基本上是不支持、不干與,也有的還表示反對。安排黨員學習和活動,必須把不能利用工作時間,不能影響工作安排作為前提條件,所以組織黨員學習教育,也是非公經濟黨建工作的難點。
非公經濟企業黨員,尤其是外企黨員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平時工作時間長,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受工作環境影響,平時除了日常工作,很少接觸外界,交往人群也以外方人員或者非黨員為主,他們很希望了解社會、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了解海西建設和廈門經濟建設成果。但他們沒時間、沒機會、也沒精力,黨員們都寄希望于黨組織,很希望多組織一些活動,開闊自己視野,豐富黨員業務生活,但面對沒有統一時間和行政支持非公經濟黨員,如何破解難題,也成了非公經濟黨建的難點。
三、需要以開拓、創新的精神開展非公經濟黨建工作。
(一)要著力加強和完善組織建設。
面對非公經濟黨建中的現實問題和困難,做好黨建工作,首要任務就是組織建設,如何選擇黨務工作者,建立有戰斗力的黨支部,是廈門外服從創建外企支部之初就一直在探索的問題,實踐證明,組織的健全和建設,直接關系到黨建工作的好壞。所以在成立廈門外服黨總支時,按照地域相近,產業、行業相近的原則設置支部,在選拔基層黨務工作者時,通過內部推選、公開招聘、組織委派、雙向選擇等各種不同的途徑進行,選配那些黨性強、作風正、業務精;善于做群眾工作、在群眾中享有較高威信;熱心黨務工作的黨員擔任黨務工作者。
通過抓好黨支部班子建設,加強一把手的配備,確保了非公經濟組織黨組織班子的穩定,確保了黨員活動的正常開展,但非公經濟黨員的流動性大,為了保證非公經濟的黨建工作,廈門外服黨總支還注重黨員骨干的培養和教育,及時補充因為黨員流動而造成的黨務工作人員的缺失,確保非公經濟基層黨組織的穩定和黨建工作的連續性,為非公經濟黨建提供組織保證。
為了加強非公經濟黨支部的黨務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提高黨性修養和黨建工作水平,更好地團結班子,做好支部工作,廈門外服黨總支還組織黨務工作人員參加市直機關黨工委組織的支部書記培訓和外辦機關黨委組織的黨建培訓,積極聯系組織非公經濟支部的黨務工作者與機關事業和國企支部進行交流學習,互相學習黨建工作經驗。還通過組織參觀廈門特區建設成就、周邊城鎮改革開放成果和廈門第一支部事跡展覽,提高非公經濟黨務工作者的工作熱情和責任心。
(二)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認真落實黨員的思想教育。
廈門外服黨總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實踐科學發展觀,積極調研了解非公經濟企業黨員的實際情況,因勢利導開展切實可行的黨員學習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先進性教育和科學發展觀實踐教育的機會,精心籌劃學習實踐實施方案。組織非公經濟企業的黨員與機關黨組織同步進行學習教育,并根據非公經濟黨員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習實踐的時間和學習指南,確保學習教育覆蓋到所有非公經濟黨支部和所有黨員。
為了保證非公經濟黨員的學習教育,廈門外服黨總支除了定期發放學習材料、組織學習外,更多要求黨員以自學形式開展學習,提倡鼓勵全體黨員撰寫學習心得體會;還經常組織所有黨員參加廈門外辦機關黨委組織的專題黨課、專題形勢報告和集中學習教育,讓更多的非公經濟黨員接受系統的黨的理論和現行方針、政策的學習和了解,更好地理解黨的現行目標和任務,積極為海西建設、經濟建設和特區建設出力,也為所在非公經濟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
根據非公經濟黨建的學習難點,廈門外服黨總支,還專門通過網絡管理黨員和網上發送專題學習資料,讓黨員通過網上學習、網上交流,克服了非公經濟黨建工作中黨員分散、時間不統一、沒有專門學習場地的困難,確保了黨員學習教育的持續性和連貫性,保證了非公經濟企業的黨員學習教育和與黨組織的密切聯系。
(三)要考慮外企黨員的群體特征和工作特性,創新組織活動形式。
如何創新思路,破解非公經濟黨員活動的難題,一直是廈門外服黨總支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面對非公經濟企業,尤其是外企黨員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可沒有時間沒有機會的現實。廈門外服黨總支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社會資源,積極聯系,利用休息時間或者節假日組織非公經濟企業的黨員參觀廈門特區建設的成果,看一看廈門城鄉建設一體化的發展現狀,看一看廈門企業和經濟發展的水平,讓黨員活動寓教于樂。非公經濟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反映,通過廈門外服黨總支的平臺,不僅了解了廈門的建設,而且接受了教育,結交了朋友。
非公經濟企業中的黨員,普遍年輕、有活力、學歷高、見識多、有創新意識,尤其是外企中的黨員,受外企的影響,思想活躍,廈門外服黨總支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積極嘗試黨建工作新思路,推動非公經濟黨支部與廈門貧困村市外辦精神文明共建村—陳井村共建文明、同謀發展,組織非公經濟企業的黨員參觀陳井村,與村黨組織和黨員座談,引導廣大黨員在以城帶鄉、以鄉促城的精神指導下,充分利用優勢,積極支持陳井村的經濟發展和黨建工作,為村莊的發展、經濟建設和招商引資出謀劃策。
廈門外服黨總支還積極組織更多黨員有興趣的各種文體活動,豐富黨員的業余生活,利用返回的黨費作為活動經費,指導各支部開展各項活動,增強非公經濟基層支部的凝聚力,還積極配合機關黨委利用慶祝黨的生日和黨員活動,組織開展拔河比賽、歌詠比賽和爬山活動,讓非公經濟黨員感覺到組織的溫暖與關心。
四、非公經濟黨建結出豐碩成果。
(一)組織得到發展,黨員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非公經濟黨建工作的常抓不懈,建立和健全了經常性的規范的組織生活,外企黨組織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黨員隊伍也不斷壯大。從開創性地成立了首個外企黨支部,已經發展到現在成立了外企黨總支,下設10個非公經濟黨支部;黨員的數量也從初創階段的十多名,發展到目前的350多名;黨員所在企業也從當時的外國企業駐中國代表處,擴大到各類非公經濟企業、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
20多年來,廈門外事系統內的非公經濟企業黨員,思想穩定,與企業關系和諧,不斷增強在非公經濟企業工作的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身在外企,心系特區,在聯系中外、推介廈門、溝通外企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積極的橋梁作用,在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促進企業發展的同時,還為特區三十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從基層組織到黨員個人還響應市委和市直機關黨工委的號召,積極參加爭先創優活動,提高爭先創優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多年來,已經有3人被市外辦機關黨委評為優秀支部書記,3個支部被評為先進基層組織,11人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22人評為優秀黨員。
很多非公經濟的黨員社會責任感強,有扶助弱小和回報社會的熱情,廈門外服黨總支總是及時積極引導,經常組織一些愛心活動,僅5.12汶川地震收到的特殊黨費就達25870元(當時黨員不到200人),有多人特殊黨費超過1000元。讓非公經濟的黨員感覺到為社會出了力,體現了自身價值和社會責任心。
(二)促進了企業和諧穩定發展。
促進企業和諧與穩定發展,是我們非公經濟黨建工作對企業的幫助和支持。在非公經濟黨建工作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非公經濟企業對黨組織和黨員是存在戒備心理的,害怕黨組織和黨員會影響企業其他員工的思想,影響企業的發展,如何讓黨員在非公經濟企業中發揮作用,得到資方的認可和支持,成為非公經濟黨建工作的重點也是最大的難點。
很多在非公經濟企業尤其是外企工作的黨員,存在著“為資本家干活,無法體現黨員價值”的雇傭思想和模糊認識。廈門外服黨總支,始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實踐科學發展觀,以創新的觀念推動外企的黨建工作,把非公經濟黨建促企業和諧和穩定作為重要內容,找準黨組織發揮作用與引導黨員在非公經濟企業中促進企業發展、提高經濟效益的結合點。因勢利導開展黨的現行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專題學習教育,使黨員正確認識和理解,非公經濟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非公經濟企業發展是對廈門特區經濟建設的貢獻,鼓勵黨員在本職崗位和本職工作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增強黨員在非公經濟企業群眾中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有責任心、有能力、有熱情,是外企老板對黨員職工的印象和評價,黨建工作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廈門外服黨總支的許多非公經濟黨員,尤其是外企黨員,得到資方或者外方人員的認可和贊揚,老板們最欣賞的就是黨員平時能為企業著想,工作上能帶頭,需要時能站起來,關鍵時候能豁出去,很多黨員身處非公經濟企業,但不忘黨員的身份,在本職工作中體現黨員本色,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作用。不少共產黨員不僅成為本職工作的行家里手,成為企業發展的排頭兵,在幫助企業解決生產和管理實際問題中,贏得了企業的信任和支持,成為員工眼中的“先鋒模范”,并且在豐富員工生活的有益活動中,充分發揮骨干作用,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促進了企業的和諧與穩定。有些黨員因為突出的表現,被委以重任,走上重要的崗位,一些非公經濟企業的外方管理人員消除了對黨組織和黨員的誤解和戒備心里,感嘆:廈門外服黨總支的培養教育,為企業帶來了親和力,促進了企業和諧和穩定發展。
(三)吸引了新生力量加入黨組織。
不斷納入新生力量,是非公經濟黨建工作的基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黨組織的能量,黨員在非公經濟企業中的標桿作用,非公經濟的管理者們有目共睹,交口稱贊。黨員的先鋒行為和模范作用,增強了黨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影響力,也影響著非公經濟企業中的其他員工,吸引了更多優秀員工向黨組織靠攏,許多非公經濟企業尤其是外企一線員工主動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他們說:從小我們就在心里感覺黨的偉大,也立志要加入到黨組織,但當自己踏入非公經濟企業的大門后,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體制、陌生的感覺,一下子感覺有些迷惘,要不要入黨也猶豫起來。是非公經濟企業中的黨組織的影響,是周圍黨員處處體現出的與眾不同,表現出的高風亮節和模范表率作用,讓自己堅定了入黨的信心,進一步端正了入黨動機。
廈門外服黨總支根據非公經濟企業中申請入黨骨干人員分布廣泛、變動較大、情況復雜的現狀,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組織發展工作,在嚴格政策下鼓勵在非公經濟中發展黨員,組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組成幫扶對子,通過黨員幫政策、幫理論,再通過組織舉辦多種形式的培訓班和上黨課,系統地對非公經濟企業要求入黨的員工進行黨的基本知識和黨的現行方針、政策教育,不斷提高骨干的理論水平和認識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提高對黨的認識,端正入黨動機。
本著“堅持標準,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經常性地做好全面摸底調查工作,及時了解和掌握非公經濟企業中積極分子的思想反映和波動,認真做好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為他們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爭取進步,對達到條件的積極分子及時做好組織發展工作,及時吸收他們加入黨組織,使得非公經濟企業中的黨組織源源不斷的得到新生力量。
(四)把工會組織作為黨建載體。
根據工會組織在非公經濟企業比較容易得到資方認可的特點,廈門外服黨總支探索在一定規模的非公經濟企業尤其是外企中建立群眾團體性質的工會組織?,F已有2家申請成立了工會組織,而且都是支部書記或者基層黨務工作者擔任工會主席,還有幾家外企正在醞釀中。
工會組織的建立,成為黨建工作在非公經濟企業中重要的載體,也讓非公經濟黨建有了開展群眾工作的主陣地,黨建的一些工作意圖通過工會這個渠道得以在群眾中開展和實現。
把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溶入工會組織的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中,充分發揮黨員的作用,不僅豐富員工的業余生活,同時也讓員工感受到黨的政治影響和溫暖,增強員工的歸屬感。
支持工會獨立負責地開展工作,通過領導和支持工會維護員工在工資待遇、勞動保護、勞動保險、安全生產、生活福利等方面的合法權益,來實現黨組織的意圖,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非公經濟企業尤其是外企中最好的體現,黨組織通過工會來組織了解非公經濟員工在福利、待遇、晉升和保障等方面的問題,通過組織形式向管理層提出,并要求回答解決,有效維護了員工的利益,縮短了員工與資方的距離,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感受到了資方的誠意和重視,加深了員工的成就感和對企業的認同感,同時更加提高了黨的在非公企業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已經建立工會的資方表示,在黨組織領導下的工會,能更好的為企業服務做貢獻。
五、非公黨建實踐中的幾點建議。
(一)非公經濟黨建工作需要有專門的部門來管理和指導。因為非公經濟企業黨員分散,不便聯系和協調,完全靠非公經濟企業自身建立和建設黨組織,除了困難多問題多,還會缺乏理論上的指導和政策上的支持。
(二)非公經濟黨建建立健全組織關鍵,選拔黨務工作者,除了內部推選、公開招聘、雙向選擇等各種不同的途徑進行,實踐證明最好是有相關部門委派黨性強、作風正、業務精;善于做群眾工作、在群眾中享有較高威信的黨員去做非公經濟黨組織的領頭人。
(三)非公經經濟企業的黨員活動性大,除了本地流動,很多人員會異地流動,一些黨務工作人員也有可能因為工作的變動而轉走組織關系,所以要加強對黨員積極分子和骨干的培養教育,保證黨務工作后繼有人,不會因為人員變動影響黨務工作,為非公經濟黨建提供組織保障。
(四)非公經濟的黨務工作人員要列入地方黨務工作人員培訓計劃,積極組織非公經濟黨務工作人員參加各種培訓學習,系統學習黨的理論,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把握黨的現行路線、方針和政策,全面提高黨務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更好地在非公經濟企業中發揮作用。
(五)非公經濟黨建經費保障,也是黨建工作的重要環節,除了黨費返回,在學習和活動場所上的保障,各種學習資料的提供也需要得到支持和幫助。
(六)非公經濟黨建的學習和活動,要有創新意識,克服學習和活動在時間和場地上的困難,充分考慮非公經濟黨員的特殊情況,多征求黨員意見,學習和活動計劃要可行,要有吸引力,最好寓教于樂,把學習和活動有機結合,實現學習和豐富活動雙贏。
關注非公經濟的發展,協調解決相關矛盾和問題,是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非公黨建面臨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戰和矛盾,需要我們去研究去解決,只有圍繞企業的發展,真心實意、實實在在為企業謀發展,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這就是非公經濟黨建工作生命力之所在。
(廈門外服黨總支)
上一篇: 非公黨建各項工作所需表單 下一篇: 第一屆總支委員會工作報告 |